
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造学院至今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,学院秉承“建人生理想、筑事业丰碑、系家国天下”的育人理念,培养了大批建筑行业人才,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,现有专任教师57人,其中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,教授7人,副教授13人,博士后、博士及硕士研究生39人,高级工程师9人,一级建造师7人,一级造价工程师4人,省级评标专家6人。
学院建有优越的教学条件,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校内实训基地1个,国家级工程造价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,世界技能大赛选拔培训与比赛基地1个,是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 “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基地”,是教育部“1+x”建筑信息模型(BIM)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试点单位,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四川省首批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考点单位,是四川省紧缺领域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,是智能建造与低碳技术泸州市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,是泸州市建筑业定点培训机构。
学院聚焦土木工程智能建造施工产业链,构建以智能建造技术专业为龙头,工程造价、建筑装饰工程技术、工程测量技术、园林工程技术和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建造专业群,建成底层共享、中层分立、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资源和课程体系,培养适应现代建筑行业发展需要的“一专多能”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,学生主要就业于中铁广州工程局、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、中交二公局、中铁八局、四川路桥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国企央企,去向落实率达98%以上。
2025年智能建造学院单招专业有智能建造技术、工程造价、建筑装饰工程技术、园林工程技术和水利水电工程技术,下面我们一起来简要了解一下这些专业吧!
智能建造技术
智能建造技术专业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建筑业升级转型,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基础,融合计算机应用技术、机械自动化、工程管理等新技术发展而成的新工科专业。毕业生能胜任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、信息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等工作,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。该专业沿革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,是国际范式悉尼协议试点专业,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、世界技能大赛四川省集训基地、四川省紧缺领域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、智能建造与低碳技术泸州市重点实验室。该专业与中铁广州工程局、中交三航局、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,开展订单式培养,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。
专业特色:本专业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建筑业升级转型,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基础,融合BIM应用技术、智能施工、装配式建筑、工程管理等新技术,培养不仅能掌握传统建筑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,还具备智能建造工业化及信息化相关的现代应用技术能力的学生。课堂教学中,采用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、工作过程为导向、工作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,重点培养学生“精施工、善管理”的职业能力。
校外实训
校内实训
就业方向:毕业生可在建设类政府主管部门、建设单位、设计单位、施工单位、建设工程咨询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施工技术管理、工程设计、工程咨询等工作,如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、中交三航局、中国葛洲坝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、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等大型国企央企。毕业生就业层次高、范围广、发展前景好,可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、项目经理等。
本专业学生在校内可考取CAD证书、BIM证书、八大员岗位证书等职业证书,可通过专套本或专升本获得本科学历。
本专业部分毕业生工作掠影
师资队伍:智能建造技术专业师资力量雄厚,现有专业教师20名,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,副高职称教师6人,讲师10人,博士1人,硕士12人,一级建造师4人,二级建造师8人,建筑设计工程师2人,监理工程师3人,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考评员5人,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裁判1人。教师团队覆盖地质勘探、建筑设计、建筑结构、建筑施工、工程造价、建筑设备、工程管理、消防、建筑材料等各个方向。另外,本专业还外聘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兼职教师,深入指导学生的工种实训、认识实习、跟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。
教学条件:本专业现有实训面积10000㎡,实验实训室(场)15间,专业教学设备价值800万元,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、世界技能大赛四川省选拔基地1个,市级装配式研究院1个,院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,院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。拥有施工安全体验馆、施工技术综合实训基地、工程测量实训室、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、管道与制暖实训基地、施工组织设计实训室、工程造价软件实训室(BIM实训室)、建筑施工仿真模拟实训室等。
施工综合实训室